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羊城晚报讯 记者文艺、通讯员粤文旅宣报道:羊城晚报记者10月24日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10月21日,全省累计已复查、调查不可移动文物12670处。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按照水下文物普查要求,全力推进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南澳Ⅰ号”沉船遗址的物探扫测和水下考古复查已圆满完成,“南澳I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重点调查也即将完成。
明后年摸排调查11处水下文物线索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也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水下文物资源。
广东省普查办系统梳理历年发现的水下文物线索,并逐一研究拟定普查措施。
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广东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及2024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实施全省水下文物普查工作,2024年开展南澳海域、湛江海域、江门海域等9处水下文物点的重点调查或普查。
2025年至2026年计划开展近海海域和深海海域11处水下文物线索的摸排调查,并与当地文物行政部门衔接普查资料,依法登记公布水下不可移动文物。
人财物各要素加强夯实普查基础
为充分发挥广东水下文化遗产队伍力量,广东省文物局于2023年12月指导成立广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科技联盟,聚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多家文博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并充分发挥联盟成员业务骨干作用,组建省水下文物普查队。
专业技术支撑与普查队伍建设同步加强。省普查办组建专业技术组,按片区推进原则,分成珠三角一片区、珠三角二片区、粤东片区、粤西片区和粤北片区,在此基础上,专门成立7人的水下普查专项专业技术组,由资深水下考古专家、省普查办专职副主任崔勇研究馆员担任负责人,统筹指导全省水下文物普查工作。
在加强普查经费保障方面,国家文物局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南澳II号”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及周边2处沉船遗址普查,省普查办拨付90万元用于湛江海域、江门海域6处沉船遗址普查,足额保障普查经费。同时,积极谋划落实后续水下文物普查经费。
“南澳II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即将完成
据介绍,目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开展的“南澳I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即将完成,同时圆满完成了“南澳Ⅰ号”沉船遗址的物探扫测和水下考古复查。
物探数据显示,当年下放的大型保护钢架轮廓清楚,遗址保存状况良好;水下考古调查可见该保护钢架已被淤泥和海洋生物包裹,遗址内淤泥沉积覆盖,遗址本体状况良好。(羊城晚报) 【编辑:曹子健】 新闻结尾
在意想不到的赌局中,友谊与对抗交织——保留电影中的打扑克片段的经典瞬间揽胜。的相关文章
清华首位港籍国旗手:我站在祖国土地感触中国人认同感的相关文章
焦点访谈: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乡村蝶变 向美而行
五省(区)携手守护候鸟迁飞通道 提升跨区域协同保护能力
南京博物院举办“明清时期中国才媛的艺文与巧思”特展
共赴丝路之约 陕西“多元蓄能”推进对外开放
外国专家:欧盟关税“高墙”剥夺消费者选择,阻碍绿色转型|世界观
央企人事|10户中央企业12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