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北京阅读季名家领读之“寻古”系列主题活动日前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从精彩的非遗民俗文化到文脉厚重的北京中轴线,作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为读者提供了视听一体的阅读分享体验。
上半场以“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非遗民俗文化”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作家学者、非遗传人围绕北京城市文化、民俗文化、非遗传承等方面进行主题阅读分享。文化学者、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崔岱远为读者分享了北京城市文化和北京人的民间习俗,通过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带领读者感受了老北京民俗文化;北京阅读季“优秀阅读推广人”、古琴项目非遗传承人徐红梅分享了她对明清琴文化的理解,讲解古琴与诗词、情感以及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现场演奏古琴曲《流水》,为观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彬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解读名著《红楼梦》,并选取原文片段,重点讲解其中所展现的清初年间北京民俗文化,阐释了曹雪芹通过描写民俗活动塑造人物形象、借助民俗文化展示人物性格与命运变迁的写作手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孙贺通过照片分享了“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以及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故事。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从钟鼓楼到永定门,北京中轴线的15个遗产点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目光。“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轴线的故事”活动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国荣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副主任、研究员李建平就“北京中轴线申遗与明清档案里的中轴文化”进行了学术对谈。两位专家共同梳理了北京中轴线背后的历史脉络,讲述了北京中轴文化的特殊魅力与突出特点,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情况及特殊意义,为读者揭示中轴线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城市规划布局的经典形制,更重要的是中轴线及其周边的建筑风貌、人文历史层累千年,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缩影。
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副主席、中轴线申遗智库专家李哲分享了《中轴之门》的内容,围绕老照片里藏着时空密码,通过图文并茂的探索过程,引领观众打开中轴线时空之门,给观众带来新奇生动的特殊阅读体验。
活动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支持。(完) 【编辑:刘阳禾】 新闻结尾
毛黄片视频:揭开隐藏其中的真相与争议,网络文化的另类面貌解析的相关文章
辽宁大力推进“平安护航”专项行动 违法犯罪警情环比下降2.14%的相关文章
中国音数协:数字文化产业正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方:对话协商是解决也门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国庆黄金周香港迎内地旅客约113万人次
菲律宾9月逮捕77名毒贩 缴获近8亿比索非法毒品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文化中国行丨突破实体藏品与线下空间局限 18国5000多件文物“云”上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