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得益于国家战略引领和企业攻坚克难,我国电动汽车避开了美日欧传统燃油车的优势领域,在新能源赛道上形成了核心技术领先。对产业发展有着准确的认知和判断,是企业在竞争中找准定位和赢得优势的前提。
中国电动汽车究竟有没有核心技术?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主要指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那么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就是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智”。
得益于国家战略引领和企业攻坚克难,我国电动汽车避开了美日欧传统燃油车的优势领域,在新能源赛道上形成了核心技术领先。比如,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其中,单晶镍钴锰三元、气电解耦安全防控、DPPB级趋零缺陷制造(电芯单体缺陷率十亿分之一)等技术国际首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上首次引领全球,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事实上,产业链优势就是上述核心技术支撑起来的。没有核心技术加持,一国产业链供应链也不可能形成领先优势。反思传统汽车产业大而不强,重要原因就是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上缺乏核心技术,难以培育出超越美日欧传统汽车强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用实例来解释,欧洲之所以拥有奔驰、宝马、大众、斯泰兰蒂斯等全球知名整车企业,是与博世、大陆、采埃孚、法雷奥、英飞凌等一流零部件企业支撑的产业链供应链分不开的。
从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合作性质来看,大众、斯泰兰蒂斯等跨国车企分别入股小鹏和零跑汽车,从而成为技术、产品和品牌引进者。引进者与输出者角色互换,折射出跨国车企对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的认可。况且,若是没有核心技术支撑起产品优势,欧盟又何需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来为自身汽车制造商转型赢得时间呢?
颇有意思的是,上个月美国彭博社报道称,北京正在鼓励中国汽车制造商向其外国工厂出口所谓的“拆卸套件”,这意味着,汽车的核心关键部件将在国内生产,然后在目的地市场进行最终组装。姑且不论该作者用意何在,但这至少间接证明,中国电动汽车是有核心技术的。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叠加产业变革压力和车企对流量的渴求,汽车舆论场空前复杂和喧嚣。越是在浮躁生态之中,越要保持客观理性,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产业发展有着准确的认知和判断,是企业在竞争中找准定位和赢得优势的前提。 【编辑:李润泽】 新闻结尾
畅享高清影音—特色免费黄片大全尽在这里,将你的观影体验提升到新高度!的相关文章
2024年尤尼克斯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南昌开拍的相关文章
近40名志愿者聚巴西圣保罗受训国际中文教育
【小陇画报·303期】麦积山石窟:绝壁上的美丽佛国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北京至天津海教园通勤定制快巴将于10月12日开通试运营
2024年度联合国难民署南森难民奖揭晓
国庆长假首日 成都城厢古镇游客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