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北京警方紧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领域问题线索,深入开展“昆仑”“净风”“平安”等系列专项行动,持续依法打击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今年1-9月,北京警方共侦破危害食品安全案件160余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30余名,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重拳严打食品领域制假售假违法犯罪
针对食品领域侵权假冒、制假售假问题,北京警方聚焦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身边案”,密切警企协作机制,加强与行业协会、品牌企业的沟通联系,先后侦破多起生产销售假冒知名品牌食品的案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4年5月,海淀警方根据群众举报,全链条打掉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制售假冒某知名品牌鸡蛋的犯罪团伙,刑事拘留7人。
2024年7月、8月,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牵动西城、丰台警方对个别商户冒用中华老字号品牌商标进行售卖食品、开设餐饮场所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专项打击,连续破获多起制售假冒品牌烤鸭案件,刑事拘留10人,捣毁涉案窝点4处。
“净风”行动剑指制售假酒、“特供酒”违法犯罪
针对节日期间酒水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制售假酒犯罪易发的规律特点,北京警方先后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开展多波次专项打击,累计破获制售假冒品牌白酒案件29起,捣毁制假售假“黑窝点”35处,依法对5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有力震慑了此类违法犯罪。
按照公安部“净风”专项行动部署,北京警方始终保持对生产、销售所谓“专特供”等假酒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依法严惩。特别是,今年中秋节前,北京警方通过细致摸排、缜密侦查,及时锁定了3个制售假酒的犯罪团伙。8月30日至9月3日,警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在东城、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昌平等6个区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刑事拘留15人,捣毁制假“黑作坊”3处,查获冒用国家机关、军队名义的“专供酒”“特供酒”3000余瓶,包装材料1.2万余件(套)。
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
近年来,随着群众对保健食品需求量的增大,一些不法人员抓住消费者想速效减肥、强身健体等心理需求,通过各类网络销售渠道,以健身塑形等销售名目为掩护,捆绑销售非法添加了西布曲明、酚酞、那非类物质等法律禁止添加药物成分的功能食品。按照公安部打击食品“两超一非”犯罪集中破案攻坚行动,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围绕保健食品领域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问题,自今年1月起,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专项打击整治,累计破获涉保健食品相关案件39起,刑事拘留150余人。
2023年底,海淀警方接群众报警称,自己通过网络购买的宣称具有保健功效的“咖啡”在使用后,出现鼻塞、头痛等不良反应。对此,公安机关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举报的保健食品开展检测鉴定,经成分鉴定、专家论证,最终攻破技术难题,认定该款“咖啡”保健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新型衍生物质成分。2024年1月,公安机关在全国8省市开展波次收网行动,累计对59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警方将围绕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目标,持续强化专项牵动、大案攻坚、链条打击,对突出食品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在此基础上,依托“公安+行政”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常态开展联合整治,不断压缩违法犯罪空间。
北京警方提示广大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对于来路不明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食品要谨慎购买;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准“蓝帽子”标识,对于明显夸大效果或食用后效果立竿见影的保健食品要高度警惕。此外,不要盲目追逐所谓“专特供”酒,凡是宣称“专供酒”“特供酒”等均为假酒。如发现涉及食品的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拨打110或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公开举报电话010-83061992进行举报。(完) 【编辑:胡寒笑】 新闻结尾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尽享无忧体验,畅游独特文化与奇妙风景!的相关文章
外交部:中国总理时隔11年再次访问巴基斯坦 主要取得三方面积极成果的相关文章
浙江县域解码:天台下好“特色棋” 串起工业向“新”链
24小时不打烊 国庆多元场景拓展消费体验
习语|“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门锁销量将破2500万套
江西多举措保灌保供水 全省水库蓄水量达154亿立方米
礼赞丰收 致敬耕耘
石破茂回应被检举:系事务性失误,今后将避免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活动在河北阜平举行
奔腾,长江!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开篇
浙江共富观察:“小工坊”如何释放“大能量”?
惠州粤港澳大湾区(港澳服务)专区启用 超300项涉港澳事项集成办理
海关总署:牵头组织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获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