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10月22日电 在应急管理部10月22日举行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风雹、台风、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干旱、地震、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8402.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36人,紧急转移安置334.7万人次;倒塌房屋5万间,损坏房屋6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04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32亿元。
申展利介绍,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灾害时空分布差异明显,灾情呈现“南重北轻”态势。从时间分布看,“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灾害损失较重,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前三季度的38%和32%。从地域分布看,南方灾情重于北方,湖南、广东、陕西、四川、福建、海南等地受灾较重。
二是降雨极端性强,洪涝和地质灾害突发多发。前三季度,全国平均降水量633.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0.5%。全国共发生36次区域暴雨过程,多地降雨持续时间长、落区重叠、局地降雨突破极值,引发了洪涝和地质灾害。
三是台风生成时间偏晚,秋台风严重影响华南华东地区。9月上旬的超强台风“摩羯”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造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4省(区)27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4人,紧急转移安置45.9万人。
四是南北方阶段性干旱交替发生,川渝和长江中游地区出现旱情。7月随着雨带北抬,华北南部、黄淮和西北东部大部分地区旱情逐渐缓解,局部地区出现旱涝急转。8月以来,受高温少雨影响,川渝和长江中游等地旱情发展,截至9月底,已造成476.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35.2千公顷。
申展利指出,当前,全国各地进入秋冬森林草原防火季,一些地区风雹、洪涝和地质灾害等存在较高风险,必须毫不松懈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李太源】 新闻结尾
畅享精彩夜晚,尽在爱爱直播app下载官网,打破孤独,连接心灵!的相关文章
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成立 航空产业发展势头正劲的相关文章
马来西亚前部长:享受了70年“特权”的美国,该学会接受新现实了
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座谈会召开 潘岳李邑飞讲话 张雨浦主持
税务部门如何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国家税务总局回应
时政现场说丨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原部长张立芬接受审查调查
劳模和艺术家双向奔赴献上“致敬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主题展览